7月19日下午,年北京中考最后一门,地理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地理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
地理试卷整体分析
行稳致远守本创新
年地理学科中考秉承年和年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平稳中求创新。试卷立足地理学科本质,聚焦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试题精选素材,整体布局,创新情境,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较好地体现了中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1
“立意”行稳,“立德”致远——突出地理学科思想性
年地理中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立意,紧密结合学科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等话题作为命题素材,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彰显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1)
讴歌新中国伟大成就,
厚植家国情怀
年地理学科中考试题,一方面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作为素材,讲好中国故事,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另一方面,通过展现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照进现实,提升考生的“四个自信”。例如,选择题中以“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为主题,反映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成就;以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南北方协同合作生产抗疫物资为背景,反映我国工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发展成就;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通过我国茶文化在世界的文化传播以及影响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首都北京三个文化带展示北京古老璀璨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其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梦溪笔谈》沈括对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现象的描述,反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古人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试题还通过引导考生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理解国家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