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8日讯(记者*)8日,记者采访到哈师大附中地理教师韩毅,对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地理试题进行评析。
他认为,试题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价值观,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侧重关键能力的考查。素材选取详实鲜活,试题创新性尤为明显。较去年全国二卷来说,试题难度稳中略有升,设问灵活多变,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题区分度高,体现高考服务选材功能
试卷中既有考察地理学科核心主干知识的部分,如:综合题36题(2)问考察“咖啡馆的空间分布特征”;37题(1)问考察“圩田围垦的适宜条件”;37题(3)问考察“圩田易发生水灾的原因”等。也有考察学生关键能力的部分,如:44题“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一题考察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综合分析以及论证和探讨的能力。试题设置梯度明显,充分体现高考服务选材功能。
二、聚焦关键能力,强调综合思维
试卷中特别侧重对考生四项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思维过程,强调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察。如“陆港”及“相对湿度”两组题的考察,都属于课本中并未涉及的陌生概念,但在题目中会对这样的概念加以说明,目的是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读懂材料,并综合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方法,题目就容易作答,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三、去“模式化”明显,指导教学和备考方向
试卷在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表述上有明显的创新性。如:37题(4)问要求考生在两个作用中选取一个加以分析,并在答题卡上进行填涂,呈现方式较为新颖。又如:36题(3)问“分析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设问新颖灵活,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得分难度并不太大。再如:44题“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学生自拟结论,并用表中的数据加以论证。这样的问题绝对不是机械记忆模板能够解决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地理教学和学习上都要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四、不回避热点问题,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