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
有人说长安是中国的心。言其在中国历史、地理、*治、文化中的地位。长安曾经处于中华中心位置,辉煌时期,无可比拟。这座伟大的城市孕育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开端、见证了东方文明繁盛的高潮阶段,是赫赫华夏的应许之地。在唐代到达鼎盛后就掉头沉沦了,下坡路走了一千一百多年。回头来看,它走过的、经历的,就是它发展的一个周期,符合事物运行的规律。在沉寂了千年之后终于在新时代迎来了复兴的拐点,种种征象都表明长安正在复兴。
长安从奠基诞生、萌芽发展、到辉煌、衰落经历了一个完整清晰的周期,每一个阶段的出现都是历史的必然。西周是奠基时期,秦汉是成长发展时期,南北朝是过度周期,隋唐是鼎盛周期,安史之乱是转折点,后来的一千多年是落寞周期。每一个时期,其发展有偶然因素,但决定其走向的仍然是历史的必然。长安能处于中央位置,是历史运行中综合因素叠加的结果。外部环境条件有长安自身的地理优势,这是上天赋予的。也有这块热土上承载的王朝运势的兴衰、东方大地整体*治经济文化发展变迁影响,这是长安辉煌的变量条件。
周秦奠基发展时期,影响长安地位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这片土地上成长发展的文明,这二者互相成就,也成就了长安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地理优势是天赐的,所以说长安是中华民族的应许之地。地灵人杰,孕育的以周礼为核心的文化是推动长安达到顶峰的人文条件。这些历史的过往给长安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等待着下一个风口。
汉唐长安的中心地位是继承了周秦发展成果遗产,其创造辉煌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空间,使西域、中亚乃至欧洲成了东方的腹地和纵深,也自西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包括物质和文化。长安天然地处于承接的前沿,形成东西方资源的交汇地,得地利优势,推动了长安走向辉煌。
长安衰落的标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乱。但是衰亡其实从鼎盛辉煌的那一刻已经开始了。当长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万国来朝的那一刻,它已经踏上了走下坡路的命运。决定变迁的看不见的手是经济重心的变化。唐帝国的经济重心向东向南扩散,管理对象也大量分布在东南地区。关中承载不动这么大量的非生产人口了。盛唐为什么出现两京制,兴建东都洛阳?是因为关中的产出供养不起人们吃饱肚子了。粮食从东部运过来耗靡巨大,还满足不了需求,人们想出了一个招,在长安和洛阳两地交替吃饭。皇帝带上宫室百属到洛阳办公,本质是到洛阳就粮。另外一个因素是丝绸之路上出现了阻隔因素,西向的物流、人流、财富流枯竭了,长安从中心的地位逐渐下降到偏居一隅。唐以后,中华大地经济文化都向东南方倾斜。而来自西域的资源除了丝绸之路衰落因素、还受到了大航海时代到来的冲击,基本枯竭了。长安从舞台中央跌落到偏居一隅,落寞是必然的。
风水轮常转,长安在等待、等待风起来的时候。暗透了会看见星光。从低谷到反转,会有一些信息的。历史总会把一些信息提前剧透的。我以为长安运势反转的信息,从毕沅成为西安巡抚的那一刻就发出了。这位江南籍状元,行为和轶事在史册里多有记载,确实有状元风采。他对长安的意义远远高过载入史册的功绩。毕沅被清*府任命为西安知府,成了长安城的父母官,做了一件具有千古意义的大事。毕沅给这片土地上昔日曾显赫过的一处处遗存、一座座王陵、一个个胜迹立起一块块石碑,勒石保护。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当毕沅修葺保护它们的时候,这里沉睡了千年的灵气就被唤醒了。今天,每到长安大地上一处处胜迹前,看到西安知府毕沅所立的保护碑,我就臆想,毕沅树起的一方方石碑、考证的长安城一处处胜迹,如打扫了一处洛满泥垢的庭院,准备宴宾客、起高楼。也如抖落了睡狮身上的灰尘,是个唤醒之举。沉睡了千年的长安要醒来了。
因为,繁华落尽,长安的财富是文化遗产、是长安在中华民族心灵精神中的地位。这种精神影响力一旦树立,将散发出不可估量的力量。这是因为,科技进步使长安偏居西北内陆的种种制约因素都淡化或者解决了。而文化影响力日渐凸显。长安曾经千年古都的历史使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和底蕴。过去戏言西安每一镐挖下去都会碰到文物,遑论长安地面上遗留下来的周秦汉唐的宫庙陵寝遗址,就是随便挖下去的每一镐里可能也隐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对中外的受众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力。近年来大唐不夜城蹿红就是证明。
红*长征两万五千里,落脚点也在陕西,并发展成为革命圣地,孕育诞生了进步力量,壮大聚势,取得古老中华的领导地位。我认为冥冥之中也是长安由衰转盛的迹象之一。可能也不偶然,有历史的必然成分,也是长安要醒来的一部分。因为中国伟大复兴的使命已降临中国共产*人了,由延安发端了古老中华传统文化以外的另一种社会形态,吸收了人类发展的新理念,满含新鲜血液,以新的姿态阔步前进,并把东方迅速带上了富强进步和谐的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将大量关系国家命运的基础工程布局西安,文教科技、国防*工、交通能源,“一五”规划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3项就落脚此地,后来的三线建设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投资。确是集万千厚爱于一身。这都是运势使然,单凭人为的意愿难达到的。也在为长安的复兴做着铺垫。
有了以上基础,经过几十年发展,在千年古都深厚的文化沉淀加持下,西安的科教、文化、卫生、艺术都已跻身国家前列,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虽然经济指标稍嫌逊色,但是代表基础实力的数据往往都在前几位。比如科教*工单位、科研人员的数量,专利申请授权量,技术成果交易量,重工业基础指数近年来都位列国家三甲。一些软指标,比如文学、艺术、绘画、音乐等都取得了超出其地位影响的成就。在国家中长期规划中,西安和北京、上海一样,被定位为三个国际化大都市。长安正蓄势待发,回到昔日万国来朝的地位。
到了新世纪,风终于来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吹响了长安复兴的号角。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发展到一个高度,取得了雄厚实力后必然会提出的战略,这是一个着眼全球的考虑。一带一路战略必然要通过欧亚大陆新丝绸之路的繁荣实现。向西的通道繁荣了,长安的地理位置使它重回汉唐盛世的地理位置。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百年不遇的变局下又迎来了新的变化。变局就是我们将成为世界“老大”,成为蓝色星球上新的带头大哥。这一趋势早已出现,也为全球有识之士认可。但是,我们准备好了吗?准备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应对这个新局面?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我们如何当好这个带头大哥并不容易。单纯靠之前的经验已经不适应新变局了。中华文明要影响、引领世界,国力除了工农业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力量,还需要文化影响力。要形成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和规则。要放在中国变身为世界第一的背景下看长安的地位,放在欧亚大陆桥重要城市视角建设新长安城。这种变局尤其对美国构成了直接的挑战,所以它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我们,祭出了 、科技战、脱钩战,招招致命。美国积累了庞大的资源和软硬实力。我们要扬长避短。
美国的短板就是美洲大陆被两洋隔离于地球村,它是海权时代的霸主,现在仍然控制着大洋,全球贸易交流,仍然要仰美国人鼻息。世界苦美久矣。打破控制,聚集力量发展欧亚非大陆,美国就可能被边缘化。这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厉害之处。也是长安复兴的机遇所在。
应对百年变局之新机遇,成为世界的引领者要靠文化。物质贸易的硬产出全球总体来说是平衡的,平衡才能持久永续。文化影响则可以单向输出,也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特征。文化除了依靠自身优势正常产出,还可以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依托文化遗产实现。超常规的挖掘发挥我们的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显得极为重要。长安积淀的丰富文化,随着文化自信的确立,已经放出光彩,迎来了敬仰学习者,这种影响还要走出国门。
百年变局将推动欧亚大陆一体化,并扩散到欧亚非三大洲。这是个艰苦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重要的是重视欧亚大陆桥建设,及早布局,积极推进。既推进了一带一路战略,又实现了西部大开发。使我国经济面对欧亚大陆广阔腹地。当西向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形成时,西部偏居一隅的命运也就改观了。
百年不遇的变局除了地缘*治的变化因素,也和智能科技革命、新技术的兴起有关,它们的发展反过来助推新技术的发展。智能科技革命带来甚至颠覆了传统发展理念,比如电商兴起对商业运行规则的改变,新能源技术革命对资源禀赋条件的改变。太阳能、风能的发展给西部也带来了机遇,昔日不毛之地,浩瀚沙海、广袤国土、凛冽寒风也变身优势资源,造福西部。据测算,西部的沙漠戈壁,利用任一个兴建太阳能发电场,其能源产出足够全国使用若干年。昔日西部的自然制约因素变身为能源优势。西部的发展天然给长安带来直接的利好。利用能源优势,东数西算,东西部互补,得天独厚。这一切新变革都预示长安兴起的时机已然来临。
还有一些迹象也预示着长安的复兴。比如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的协同发展也有板有眼,*、西藏、青海也在发挥自身的优势探索兴起之路。这些都有利于做厚长安的势,携手共进。种种迹象都预示着长安辉煌的风口已然来临。
风起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长安兴起。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