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老大上了初中后,我深切感受到她这一两年的变化:
更叛逆、更有主见、学习更累,思想也更加成熟了(比小学时期??)。
虽然她的成绩不算拔尖,但综合能力还可以,自我主动性也不错,知道主动向成绩好的伙伴学习。
这不前两天,我还跟她班里一位“学霸”的妈妈聊天取经。这位学霸是年级各科的“头筹”,六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把初中所有的物理知识学完了(厉害??)。
她妈妈跟我说:
其实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学习生涯比较平稳的时期,只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成绩并不太难。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听话”,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很容易在初二的时候被“分流淘汰”。
确实,如果小学时期经常凭“小聪明”考高分,或者习惯死记硬背、知识面窄、兴趣值低的孩子,很容易被“分化”。
这种分化,不是由于“智力分化”导致的,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智力分化”:
不是孩子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
初中的知识复杂且庞大,如果孩子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浅层思维”,肯定应付不来。
所以有人打趣说:
小学靠吃力的努力(别人学你在学,别人玩你还在学),靠补课(不是补课就是补课的路上)考的好成绩,到了初中,是真的很容易跟不上。
这不是主张“读书无用”,或“孩子太累了少学点吧”。
而是希望大人们能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端正的动机去学习。提高效率,少做无用功;培养兴趣,练出自学能力。
那和我一样,家有小学生的父母朋友们,可以怎么做呢?这位家长给了下面几点建议。
语文
文言文:小学有时间一定要多学一些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多体会文言文的语感。别等到了初中才吃了文言文的亏。
古诗词:小学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孩子分一下类,比如景物、人物、季节、情感等,为初中的题目做准备。
成语:一定要多积累成语,并且知道它的含义,在选词填空、判断病句、阅读理解中都会用到。
总之,语文一定要多读书,读各种类型的书,这样才能输入丰富的语言素材,慢慢地孩子就会运用了。
数学数学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
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
总之要重视思维的锻炼,对于初中的数学、物理甚至地理的学习,都有帮助。
英语小学英语不在学得多,一定要学得扎实,在扎实的基础上多学一些更好。最好从三四年级开始,就让孩子背一些短文。
初中的英语学习难度和数量一下就提升,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很多孩子都在提前学习。
所以咱虽不求孩子超越别人,但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要发挥最大的能力。
学习能力为什么有些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到了初中反而会后来者居上?因为他们喜欢动脑思考,喜欢钻研琢磨。一旦他们沉下心来学习,多琢磨一些公式、多理解一些原理、多记一些单词课文,他们的总成绩就能大幅提升。“学习能力”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具体而言可以是:·视知觉能力:聚焦、区辨、理解、记忆、转化…·听知觉能力:专注、记忆、统合、转化、执行…·专注能力:前庭系统正确过滤环境中的无关信息,孩子能保持持续专注力…·情绪控制:稳定的触觉系统,可以让孩子尽可能不被他人的情绪和动作影响…·躯干力量:姿势控制能力帮助孩子保持长时间稳定坐姿,不至于经常动来动去…
最后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一定要让孩子“练字”!
卷面分看起来不起眼,但丢了实在冤枉,所以小学阶段,趁孩子还有时间,一定要让他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但是写字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并没有那么轻松。他需要具备:
手眼协调能力、视觉空间感知、视觉区辨能力、手腕灵活度、手臂肌肉力量、手部肌肉的稳定、躯干肌肉的稳定…
这么多能力,是不是感觉有点头大???没关系,在之前我已经做过关于书写的系列课程,大家可以私信我获取更多内容。
如果上面说的这些,你实在实在都做不到,那你起码要做到:
不贬低打击孩子,用积极正面的态度谈论学习,多肯定他的进步,多鼓励好的细节,让孩子积累成就感,对孩子保持信心。
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分数本身,而是“学习带给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学起来是开心的、充实的、有收获的,他对未知的初中、高中才是充满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