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门学科,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基石,却总是被
TUhjnbcbe - 2025/7/20 20:20:00

写在前面:

地理不是中高考主考科目,家长和学生就不太重视。其实,学地理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此外,地理学习中培养出的思考方式可帮助融会贯通其它学科内容。形成了多角度、综合性看问题的视角,也有利于孩子解决生活和将来工作中的问题。

那么,地理该如何学?

很多人觉得地理属于文科,需要背诵记忆才能学好。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不能死记硬背”,原北京四中地理教师朱岩这样说。不死记硬背还能怎么学地理?

朱岩从对地理和地理学习的理解讲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说如何让孩子对地理产生兴趣,如何引导孩子从对现实中的自然地理观察,过渡到地理学科学习。

更重要的是,他还分享了地理学习中的核心逻辑和主要框架,掌握了这样的诀窍后入了门,之后会越学越简单。此外,他还结合历史细说了对“地理决定论”的理解,家长看了也会颇有收获。

本文是景芳和朱岩的直播对谈精华内容整理。完整视频请看回放。

嘉宾介绍:

朱岩,前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地理教师,学生活动办公室负责人。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美国美利坚大学硕士学位。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中国国家地理、果壳等机构主持设计自然与人文游学、无围墙课堂、城市漫步等创新性活动课程,并撰写、翻译地理及文化普及著作多部。

我曾是北京四中国际部的地理老师,之所以后来转为科普工作者,是因为给高中生上游学课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丧失了对地理的兴趣,需要各种办法把他拉回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从孩子更小的时候保留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地理所涉及的知识有兴趣。于是我就开始做一些科普相关的工作。

学地理对孩子的意义

(1)培养出的逻辑思考方式可迁移。

地理背后逻辑的关联、思考的方式,不仅可用在地理学科,还可以迁移用在不同的学科中,形成生活或者未来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式。

(2)能多角度、综合性地看问题。

通过地理学习,孩子能以综合视角看待世界。当遇到问题时,能多方面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这种思维方式同样是可迁移的学习能力。

(3)帮助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学地理会让我们有更宏观的视野去理解人和自然、人和地球的关系,人的经济社会活动和大自然基础演化之间的关系。当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宏观,看问题的高度越来越高,就能在生活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如何认识地理地理学习

地理最关心的是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即人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是个通俗学科,理念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涉及到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基础。

比如地理里面会有生物,和地质化学也是相通的,跟地球运行和天文也相通,地理中也会有历史和文化。

这些相通的属性可以让孩子打通学科壁垒,以通识的方式去学习。

学地理,记知识是相对表层的,背后是有方法、有逻辑、有思考方式的。

地理入门可能会稍有一点困难,但那些知识结论是逻辑思维推演之后的结果,知道它背后有规律,可以用逻辑大概推测出结论。当你入门之后,会越学越简单。

结合亲身经历

说说如何让孩子对地理产生兴趣

(1)自身经历

小学时,一本百科全书地图里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最长的河、人口最多的国家等)萌发了我对地理的兴趣。之后走出去,我好奇各地不同环境背后的原因,就看更多的书,做更多探索。

初高中又遇到了很好的地理老师,就一直保持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也是我愿意回来做地理老师的原因。

(2)建议

童年阅读对孩子影响很大。在孩子愿意接受知识的年龄,看到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并记在心里,在学校学习到的时候,会有一种兴奋感和熟悉感。

让孩子小时候多看一些科普书,有助于孩子将来的学科学习、专业选择。

学地理时,不要特别条理化、刻板化地讲述知识。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化。

如何让孩子从自然科普

过渡到地理学科学习

孩子出去旅行玩得很开心,回到课堂里学地理感觉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想要实现从自然科普到学科学习的过渡,要明白几点:

(1)困扰孩子学地理的关键点

孩子看到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地各要素不一样,就会混乱地出现在头脑里,记的东西越多越乱。当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一个区域不断去叠加知识的时候,东西就会越学越乱。

(2)学地理,最重要的是不能死记硬背

目前地理学科教育不太理想的一点是,过多地在说知识,有很多要记忆的东西。比如专业的地理名词,山川名、河流名等,记了一波又一波。

地理其实不像传统理解的是文科,而是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3)学地理,要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地理里的结论或知识,背后是有逻辑套路的。学地理时,更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门学科,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基石,却总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