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长安人文地理书17三7长安城的
TUhjnbcbe - 2025/7/12 17:46:00

7.长安城的后国都时代

年,是长安城历史上最黑暗,最悲哀的一年。也是长安城辉煌命运的转折点。虽然这是它前进的脚步不可避免要踏出的一步,但是,因为一个借势而成气候的卑劣小人,朱温的丑恶人性爆发(本来想用兽性,觉得玷污了兽性这个字眼。兽性至少还是自然属性。朱温的作为是人性扭曲到极点以后生成的恶之花),而让后世人的叹息增添了扼腕悲痛无奈。朱温的嘴脸是人类战乱中扭曲生长出来的异类的集大成者。不禁反思,人类该如何预防、警惕这种异类的产生。这一年,伴随着城市的土崩瓦解,长安城步入衰落周期,作为华夏民族国都的地位戛然而止,长安开始了后国都时代。为了让爱好者对长安城有个完整印象,聊以记录,不算狗尾续貂。

以后的日子,长安进入平凡时代。但对长安的热爱并没有减少。著名的有,北宋河北赵县人宋敏求,他编搜与长安有关的历史实录、传记、家谱、古志、古图、碑刻、笔记等,于熙宁九年编撰完成()《长安志》,凡20卷,记述了长安的坊市、街道、宫室、官邸、雍州俯县的职官情况,以及长安地域河渠、关塞、物产、风土人情等。为我国贡献了现存最早的古都志。南宋安徽休宁人程大昌编撰了《雍录》,辨析考证了关中地区历史遗迹。元代长安人骆天骧编撰了10卷《类编长安志》。明代河南汝南人何景明编撰了《雍大记》,浙江嘉兴人沈思孝编撰了《秦录》。清代江苏太仓人毕沅撰写了《关中胜迹图志》。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后人有可能了解长安的历史过往变迁。

唐以后,长安失去了华夏首都的地位,但仍然是区域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唐末战乱毁城后,长安地方官是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他出来收拾残局,为了便于军事防守,放弃了长安的外廓城,将原来的皇城改筑,“南闭朱雀门,又闭延喜、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新城。”韩建将原在务本坊的国子监及唐石经迁移至新城内原尚书省西隅加以保护,后逐渐形成了今日西安碑林的前身。五代宋金元时期的京兆府城因用的是韩建改筑的“新城”,但城门、街道、市场、民居都有改建。元仁宗皇庆元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城名奉元城。

明代在韩建所修新城的基础上,于东、北两面均向外扩展。在城东北隅新建了一个东西窄,南北长的秦王府城。洪武十三年、十七年分别建成鼓楼、钟楼。明末又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处修建了四个关城。清顺治年间在城东北隅建成满城。康熙年间在满城之南建南城。民国元年,拆除满城城墙西、南两面城墙,墙基重新恢复为北大街、东大街。民国年间在城墙上小南门、小东门、玉祥门、解放门,形成了现今的西安城老城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安人文地理书17三7长安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