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君安我的中师和大学时代
TUhjnbcbe - 2025/6/9 18:11:00

不久前,我曾写过一篇《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的回忆文章,目的是想捋一捋自己学生时代的人和事。此文写完后本想就此罢手,后又觉得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没有写完呢,比如还有中师呢,比如还有大学呢。于是,我便不揣冒昧,又提笔啰里啰嗦地写了下面的一些话。该文,可视为《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的姊妹篇。

还是先从我的中师说起吧。

年的春学期,16岁初中毕业的我,参加了那一年安徽省中等专业及高中学校的招生考试。考试成绩揭晓后,我所在的初中学校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四名同学超过了当年全省中专、高中录取的分数线。我考的分数超过录取分数线不高,填报志愿可以选择五个学校,我在第四、第五志愿分别填报的是安徽省临泉师范学校和亳县师范学校,结果最后录取的是临泉师范学校——她,就是我的中师了!

有人说,铁到钉,人到中师生。怎么说呢,那时的中师生,实在是我们国家特殊历史年代中的一种独特而无奈的存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教育战线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急需大量经过专业学校培训的小学教师,几乎每县一所的中等师范学校的建立,可以说是为了解决国家当时的燃眉之急应运而生的权宜之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国家来说也许是云淡风轻的决策,改变并注定了我等广大中师生一生的命运。

那时候,中师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排在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之后、排在省重点高级中学之前的。当时特别吃香的中专学校像粮食学校、商业学校、交通学校、邮电学校、农业学校、林业学校、卫生学校等等,我等考生因分数不够只能望尘莫及不敢问津;而像阜阳一中、亳县一中等省级重点高中呢,录取分数线倒是不高,过中专建档分数线填报此类学校的话应该能够被录取,但不少的考生都非常地担心,上三年重点高中,花销太大,一般的农村家庭是承受不起的。并且,如果高中三年毕业了,结果没有考上大学,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基于如此这般的考虑,那时许多像我一样上不了其他中专、可以报省重点高中的考生们,只能别无选择地填报中师志愿了。选择中师,一如选择鸡肋,真乃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啊!

既来之,则安之。记得临泉师范教我们体育课的鹿庆海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体育课时,看到我们这些中师生们无精打采、面无表情,就忍不住义正辞严地训斥我们说:“怎么了?一个个现在都已经是半拉干部了,难道还有什么想法吗?!”我和同学们不以为然,以为一个教体育的,不过像别人所说的四肢发达、大脑简单那样,此时只是说说大话而已。他开始点名,当念到一个叫“张朴(pǔ)”的男生姓名时,他却念成了“张朴(piáo)”,我和同学们都哑然失笑。他不予理睬,一口气来了几个漂亮的空中翻跟头的动作,一下子把我和同学们都给镇住了,接下来便是我和同学们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后来,我和室友们去查了一下字典,原来念“朴(piáo)”也是可以的,不过一般作姓氏的多。看来是我和同学们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了!于是,我等同学对鹿老师不禁刮目相看、油然而生敬意!

是啊,我等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井底之蛙”,现在一下子“跳了农门”,在学校有饭吃、毕业了工作包分配、吃上了“商品粮”,还有什么不能够满足的呢?那时候,国家每个月给我们每位中师生发放18块5毛钱的助学金,这可是当时其他中专学校都比不了的待遇啊。我那时在临泉师范曾跟我的一位考取安徽省交通学校的初中同学写信交流过,他说他每月的的助学金才12块多一点呢!

亲爱的中师生啊,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国家可是把你当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宝贝”来培养和看待的哟!

在临泉师范的三年里,我有幸遇到了许多令我尊敬的好领导、好老师和情同手足的同学们,我与他们的故事曾在我的另一篇随笔《临师一梦40年》里有所介绍,此处不再赘言。这里,我想说一说的是,那三年,培养并激发了我喜欢文学、热爱文学的浓厚兴趣。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正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复苏期,全国各地一大批文学期刊像《当代》《十月》《钟山》《芙蓉》《中篇小说选刊》《散文》《名作欣赏》等,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一大批优秀作家像王蒙、刘心武、张洁、路遥等人的文学作品频频面世、好评如潮。当时的我因为初中就喜欢语文和写作,到了临泉师范后便逐渐发展到了对文学的喜欢和爱好。每每,我把每月省下来的助学金一点点积攒起来,一到周末,便只身或结伴跑到临泉县邮政局报刊门市部,买来自己喜欢的文学期刊,回到学校寝室里,先睹为快,然后再与要好的室友们一块阅读和分享。那景、那情,真的有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之快感!

那时候文学报刊的价格不像现在这么贵,《当代》《中篇小说选刊》等大型文学期刊一般都是一块钱一本,《散文》杂志才两毛五一本,在学校里如果省吃俭用的话,攒一些钱还是能够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刊物的。记得我买得最多的是《中篇小说选刊》《散文》《名作欣赏》和年、年、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等。铁凝短篇小说《哦,香雪》的清纯、细腻和柔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质朴、醇厚与真诚,等等,无不令我如痴如醉,至今难以忘怀!

在临泉师范的最后一学年,班主任郭振三老师听说我喜欢文学,便让我和同学杨波一块编辑班级《晨曦》手抄报。我负责审稿、编排、誊写,杨波负责组稿、插图和誊写。两学期大约编发了十多期吧。记得每一期《晨曦》大功告成,同学们都争相传阅,然后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宣传栏里,成为教室里和同学们心目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后来,这些手抄报被学校领导带到阜阳地区进行展览、交流,受到了地区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

在临泉师范学习、生活了三年时间,我上过课的教室、睡过觉的寝室、借过书的图书室、买过饭菜的食堂、打过开水的茶房、开过会的大礼堂、上过体育课的操场、买过杂志的邮政局,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的言谈举止,所有与我友好相处的同学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剪不断,理还乱,是思念,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我中师毕业后离开母校四十年漫长的岁月里,我不止一次地在睡梦中回到了临泉师范我当年住过三年虽然简陋、但却十分温馨的寝室里。有一次,我见到了“老大哥”张开忠、“百事通”段升华、“大才子”韩文轩、“生活密友”郭永飞、”“精神密友”陈冲锋、“文学同仁”刘玉超、“上铺兄弟”郭磊、“左右临居”张克胜和姚殿东等室友,我向他们一一含笑问候,问他们,咱们不是都已经毕业回家了吗?怎么都又回来了呀?有人回答我说,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上学呢!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醒了,原来是我做了一个梦,泪水啊,湿了我的脸颊和枕巾……

记得临泉师范的一位老教师曾经这样鼓励和鞭策我们说,你们这些中师生啊,毕业了是要教小学的,记住,要想到中学去教书,不进修、不提高学历是绝对不行的!

中师毕业以后,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家乡的一所比较大的区中学教初中地理课。看来学历不合格,即便是进了中学,要想教语文课真的是很难的呀。

年的夏季,我报名参加了安徽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较好的成绩争取到了安徽省阜阳教育学院中文专科脱产学习,从而开启了我崭新而幸福的大学时代!

阜阳,是安徽省西北部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地级城市。阜阳教育学院,好像是专为我等中师生们量身定制的一所特殊的教师进修学校,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这些中师生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一如过去在临泉师范读书时那位老教师所鼓励和期望的那样,我和许许多多的中师生们,终于以成人高考的形式圆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大学梦”!

在阜阳教育学院中文专科脱产进修的两年间,我发挥了自己热爱文学的优势,各门课程都几乎是优秀。我参加过学院组织的文学征文大奖赛,我的散文《菜花赋》曾获二等奖;我的诗歌《樱桃》在学院的“迎春诗会”的墙报上被放大张贴,班主任孙颍州老师在班内大加赞赏;我还加入了学院“新潮文学社”社团,结识了诸如魏双顶、戚兴伟、孙弛、王安康、刘安文、郭瑞玮等后来在省、市、县教育界或文坛颇为知名的教院领导、老师和同学。通过阜阳教育学院两年的系统学习,为我成为一名学历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奠定了基础。

年我专科毕业后又回到了原工作单位继续教书,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而且教学表现颇为突出,多次受到县、区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百尺竿头风光好,更进一步辉煌多。年,我又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淮南函授站学习。上课的地点设在淮南教育学院和淮南矿业学院,授课者为上海华东师大过来的教授或专家。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课程比中文专科的课程要系统得多,也深奥得多。不过,有我喜欢文学和在阜阳教育学院中文专科打下的基础,我在淮南三年的本科函授学习,相对轻松了许多。尽管如此,我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更加刻苦的学习,因为华东师大的老师们水平都那么高,不好好学习岂不太可惜了。年,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并以全班近百名学员三年六学期总分评比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华东师大“优秀毕业生”称号。

本科毕业以后,因为我外语不行,考研便成了泡影。我的学生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但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依然在继续……

回眸一路走来的我的学生时代,我庆幸赶上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因为没有国家的利好政策,我等莘莘学子就不可能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学习机会。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我要感谢一路走来所有教我知识、给我关爱的母校领导和老师们,没有你们的爱生如子、谆谆教诲,我不可能学有所成!

我要感谢一路走来我情同手足、可亲可爱的同学们,没有你们的真诚帮助、真情相伴,我的学生时代不可能那么的多姿多彩!

我要感谢一路走来关心支持、厚爱有加我的家人们,没有你们的嘘寒问暖、呵护备至,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我还要感谢一路走来绝不放弃、从不服输的我自己,没有自己一直以来的笃行不怠、接续奋斗,我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

啊,如果有来生,如果来生还能有像今生如此美好的学生时代,我会付出比今生更多的努力,走好学生时代的每一天、每一步,争取不留遗憾,争取最后能读到硕士生或者博士生!

您好,我的中师芳华!

您好,我的大学时光!

您好,我的美好而难忘的学生时代!

图:张君安

编辑:张凤兰

审核:李珊珊吴炫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君安我的中师和大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