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文化:荔浦芋
关于荔浦芋
荔浦芋产于桂林地区的荔浦县,在荔浦县进行人工栽培已有年的历史。它个头大,营养丰富。把它切成薄片,油炸后夹在猪肉里做成“红烧扣肉”,风味特殊,肉不腻口,是宴会上的一道美肴。将它煮熟剥皮,放在热锅中,加上猪油、白糖、少量奶粉,压成奶芋,味道甘香软甜;掺和鱼、肉、鸡、冬笋、香菇等,用油轻炸,香酥爽口。荔浦芋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荔浦芋”证明商标已于年4月经国家工商局注册。
荔浦芋营养价值
1.增强免疫力
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癌症手术后放射化疗以及康复,有辅助治疗作用。
2.洁齿防龋
氟的含量较高因此芋头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功效。
3.解毒防癌
荔浦芋中含有一种粘液蛋白,在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因此芋头可以解毒,对人体的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以用来防治肿瘤等疾病。
4.美容乌发
荔浦芋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协调人体的酸碱平衡,达到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效果,还可以用来防治胃酸过多。
荔浦芋特色
荔浦芋产于桂林地区的荔浦县。它个头大,营养丰富。把它切成薄片,油炸后夹在猪肉里做成“红烧扣肉”,风味特殊,肉不腻口,是宴会上的一道美肴。
荔浦芋具有健脾、利湿、解毒、消痒的功效。能够合理运送营养物质,使皮肤润泽,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荔浦芋又名槟榔芋作为广西的首选贡品在岁末进贡皇家大典,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极盛。
荔浦芋为年北京奥运会制定专用芋头。
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播出,荔浦芋头更是在全国家喻户晓。
荔浦芋历史渊源
荔浦芋属槟榔芋种,因盛产于荔浦而闻名,故称荔浦芋。
据记载,自清朝康熙四十八年由福建漳州一带传入荔浦,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据民国3年《荔浦志》记载:“旧志云:有大至十余斤者,今实无。但以城外关帝庙前所出者为佳。剖之,现槟榔纹,谓之槟榔芋”。“纹棕色致密,粉松而不粘,气香。他处有移种者,仅形似耳,无纹,谓之榔芋”。
在清代,荔浦芋作为广西珍稀的“皇室贡品”,年年进贡朝廷,此后,随着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热播和中央电视台《旅行家》、《金土地》、《农经天地》等栏目对荔浦芋多次专访,极大提高了“荔浦芋”的知明度,“荔浦芋”自始成为荔浦县一张靓丽的身份“名片”而享誉神州大地。
荔浦芋选购方法
选择较结实的芋头,且没有斑点的芋头。
必须体型匀称,拿起来重量轻,就表示水份少,切开来肉质细白的,就表示质地松,这就是上品。
注意外型不要有烂点否则切开一定有腐败处。
此外也可以观察芋头的切口,切口汁液如果呈现粉质,肉质香脆可口,如果呈现液态状,肉质就没有那么蓬松。
附:地理标志荔浦芋的小知识
荔浦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荔浦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现辖行政区域。
荔浦芋:荔浦芋个头硕大,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乃芋中极品,其体形椭圆,像织布纺缍,个大体重,一般的有2斤多重,也有五六斤重的。芋皮粗糙呈棕色,皮上节与节之间的距离比较短,芋肉上的槟榔花纹明显,香味很浓。而且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种维生素、较高的钙和无机盐等多种成份,既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
本文作者:王浩为跨界创客、资深策划人、中国地理标志文化产业的发起人与倡导者、万慧智库研究院地理标志委员会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地理标志:国家三部委地理标志
概念链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年修订后的《商标法》也增设了地理标志方面的规定,其第16条第2款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从TRIPS协议和我国《商标法》可以看出关于地理标志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