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辛德勇史念海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TUhjnbcbe - 2024/6/28 21:29:00

作者:辛德勇(学者)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业师史念海先生这部论文选集,让我就先生的学术业绩写几句话,附在其中,以供读者参考。

回想初入师门,问学于先生,一转眼已经过去三十八年。近四十年来,德勇所学无多,所为更加寡少,深感愧对先生殷殷教诲。惟放眼整个历史地理学科,面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宏观认识和深入研究,若是认真审视一下先生为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仍然会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史念海先生

去年夏天,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的庆祝会上,我曾以“历史地理学的大模样”为题,做了一个简短的讲演。讲演中,我第一次面向全国同行,公开表述了我对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在中国的产生历程的认识。

我认为,真正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历史地理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当代历史地理学”或“现代历史地理学”,它是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才在中国大陆上逐渐建立起来的,而我的老师史念海先生,就是这个学科最核心的创建人之一。

认识史念海先生相关研究的学科创建意义,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术潮流的变迁,二是先生个人的研究历史。

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研究相关问题的学科,称之为“沿革地理学”。这样的“沿革地理学”研究,主要聚焦于疆域变迁和政区沿革。按照我个人的看法,由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转变为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历史地理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顾颉刚先生奠定基础的,而这一奠基工作主要是通过创设禹贡学会和创办《禹贡》半月刊来实现的。其实更准确地说,我认为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对在中国建立当代历史地理学起到的只是一种奠基的作用,这本是承自史念海先生的观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和发展》这篇文章中(此文收入先生文集《河山集》六集)先生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禹贡半月刊》为年2月顾颉刚以他所执教的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谭其骧执教的辅仁大学的学生为基本力量,发起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国沿革地理和相关学科为宗旨的学会——禹贡学会.(此为年4月11日出版的《禹贡》半月刊)

不管在禹贡学会,还是在《禹贡》半月刊的作者中,史念海先生都从一开始,就是其中的核心成员。过去,在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界,除了史念海先生和敝人以外,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认为禹贡学会的组建和《禹贡》半月刊的出版发行,就标志着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

但禹贡学会的基本成员和《禹贡》半月刊的作者,是以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未久的青年教师为主体,其学术经历、学术视野和学术认识的深度,总的来说,都还相当稚嫩,远不足以承负这样的历史使命。从总体上看,《禹贡》半月刊上所刊载的论文,不仅学术深度有限,而且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大多还局限在传统沿革地理的范畴之内,这些作者并不具备超越于传统的现代学术观念。

事实上,据侯仁之先生介绍,在禹贡学会活动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美世界的“现代历史地理学”也还刚刚兴起不久。因而,即使当时确实想要全面采用西方现代历史地理的学科理念和方法,实际上也是难以做到的。

禹贡学会成员的研究论著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他中国学者的研究论著表明,当时并没有实现由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向西方新式历史地理学的转变,甚至根本就没有人明确提出过这样的主张。禹贡学会所规划的研究内容,只是编制历史地名词典和绘制历史地图等,这只是一些传统的工具书而已。

其实了解到欧美历史地理学的实际进展状况,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基于当时中国学术在整体上相对于欧美国家的滞后程度,以及沿革地理在中国的深厚传统所造成的惯性,以禹贡学会为代表的中国学术界所做的研究,其在总体上未能逸出于沿革地理范畴之外,这本来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事情。

顾颉刚(年5月8日—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尽管如此,顾颉刚先生通过禹贡学会的工作,聚集并培养了一批有志于从事历史时期地理问题研究的青年,为建立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来实际创立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几位代表性学者,如史念海先生、侯仁之先生和谭其骧先生等,都是禹贡学会的主要成员。

“七七”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军队全面侵华,禹贡学会的工作被迫中辍,但通过禹贡学会的工作,在这批有志于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地理问题的青年学者当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在传统沿革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顾颉刚先生对此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并明确指导这些学者,传统的沿革地理要想实现研究范畴的突破,首先要用地理的变化来说明问题,要运用地理学的理论从事论证,为此,应该尽量学习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地理学。

正是在顾颉刚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史念海先生开始了突破传统沿革地理学桎梏的积极探索。大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开始,在研究问题时,先生已不再仅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辛德勇史念海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