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新书首发式暨“学科与学科史建设”研讨会在世纪出版园区上海教育出版社举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主编葛剑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陈中原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执行主编韩建民教授,复旦大学社科处顾东辉处长,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副主编张晓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李玉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尹玲玲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作者团队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团队出席了会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原副主任祁德树先生、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网络视频参会。
上海教育出版社缪宏才社长首先介绍了策划这套“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的由来,表示该工程致力于全面呈现我国顶尖学科的发展历史、学术传统和学术成就。接着,缪社长又介绍了第一辑选择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缘由,同时预告了下一辑“同济大学建筑学科”的出版计划。
他认为,上海教育出版社不仅是专业的教育出版社,也是出版高质量学术图书的出版社。上教社不仅有各学科的中小学教材、大中专教材、老年教材、特殊教育教材,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学术出版,比如正在做的《教育大辞典》(第三版)、“隋唐五代教育与考试研究丛书”、《心理健康百科全书》等。此外,上教社还做人文社科的学术出版,在学术界、出版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是语言文字学,入选了由上海文创基金支持的专业出版中心。以后,上教社仍然要教育出版与学术出版两手抓。
主编葛剑雄教授感慨,编写这套书不仅是复旦史地学科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总结,所以对这套书的编写带有深厚的感情。这套书的编写过程也弥补了学科发展历程中的空缺,抢救性地整理了一些史料,比如邹逸麟先生的口述,比如学者自传的写作,所以这套书的出版意义重大。另外,这套书在形式上也算首创,任何学科,包括国内外的一流学科,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传承,但是像以学科为主线的出版工程这样集体性表达目前还没有,他希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系列的出版能给其他学科一些启示。该系列还尚未出齐,葛教授希望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它做好。同时他表示有信心若干年后再进行修订和续编。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原副主任祁德树先生对这套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看来,这套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出版的意义来看,国家的发展需要顶尖学科的工程,特别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组织,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本项目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集中呈现顶尖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学术成果,对于推动中国顶尖学科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学科名片,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从作者队伍来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是国内设置比较早,研究实力最强,成果最为丰富的专业历史地理学术机构,本项目由葛剑雄先生担任主编,作者团队汇集了一批国内公认的学科带头人,确保了学术的含量、内容的质量,充分展示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力度,以及达到的学术高度。
三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以教育为主线的出版机构,在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出版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绩,形成了显著的特点和行业优势,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编辑团队,从而较好地保证了项目的出版质量。上海教育出版社策划的这套书,为国家出版基金增添了一份高水平、有分量的优秀范本。祁德树先生希望上教社能够继续把本项目宣传好,利用好,做好后续“同济大学建筑学科”系列。他表示,期待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努力,策划、申报、出版更多更好的项目,打造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出版精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贡献力量。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代表复旦大学向葛剑雄教授及其团队的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祝贺,同时也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在谭其骧院士引领下,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谭先生创建了全国唯一的历史地理学本科专业;他率领下的历史地理研究室汇聚全国的相关力量,耗时三十年编绘出《中国历史地图集》;史地所自主研发的chgis系统,在年国家庆祝建国60周年庆典的大展上展出,成为教育部展厅三项实物展品之一。
在人才培养上,史地所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谭其骧院士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周振鹤和葛剑雄两位教授之后,邹逸麟教授、周振鹤教授、葛剑雄教授三位导师指导的博士生获得了六篇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占了复旦大学文科之半,代表了复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的一个最高水准。
年,由历史地理学科全力支撑的复旦大学中国史学科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等级。今年,中国史一级学科再度入选新一轮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另外,一直由历史地理所承担编辑工作的专业研究期刊《历史地理研究》(前身是《历史地理》),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行列,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学术家园。上述成绩表明,历史地理学科是复旦大学当之无愧的顶尖学科,在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通过系统总结和展现我国顶尖学科取得的成就,为读者提供我国顶尖学科发展历程的权威和全面的描述,凸显学科发生、发展的历史厚度和成长规律,陈教授表示:很高兴这一工程能聚焦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集中呈现其学术成果。他表示相信相信这项工作必然为复旦大学其他学科的发展带来启示,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学科建设,让中国的顶尖学科走向世界,打造中国的“学科名片”。
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先生总结道:世纪出版集团一直是以“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为愿景,在专业出版和学术出版上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了很多成果。
对于“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彭卫国先生认为,该出版工程是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结合的呈现。学科建设的内涵是属于教育学领域里的,顶尖学科,一定是由顶尖的学术来支撑,需要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术成果和一流的教材,这就把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完美结合起来了。同时,该出版工程是学术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完美表达。谭先生作为历史地理学的第一代大家,培养了葛剑雄和周振鹤等知名教授,今天,谭门的弟子、再传弟子们齐聚一堂,也让大家见证了顶级学术建设与顶级人才培养的传承性。最重要的是,该出版工程可以起到重要的示范效应。他表示,从学科建设来讲,这套书的首发和研讨会的举办,一定会为一流学科建设和高质量的学术出版起到示范作用,必将在学科建设和出版界方面引起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