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旭光骑行深圳前言
TUhjnbcbe - 2023/4/17 11:08:00

为什么要开启这次骑行深圳十大区的所有74个街道?

是专业骑手?

不是,相反,我是骑行小白,甚至N年都没摸过自行车了。

那是有钱?

有个毛线,纯纯的屌丝一枚。

我来深圳有十年了,但我对这座城的了解,应该和大部分人一样,多数时间都在自己生活的片区活动,每天忙忙碌碌,两点一线,哪有时间去认真了解它?

再说,即便了解它,有什么必要?

又不能多赚两毛钱。

这也是我以前的想法。

但,想法的改变,源于我去了趟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生活了半年,然后又自西向东横穿了一次中国。这段人生体验,使我个人的成长提升了一大截儿。

我算是最后一批被疫情管控的人,离疆的时候,也是管控最严的时候,回到老家没几天,开始放开了。

在老家住了两个月,赶上过年,我有了足够的时间,独处思考。

思考什么呢?

人和城的关系。

如果我们确实牛逼,那与在哪座城,毫无关系,我们不行,是能力问题。

如果能力有限,还想跨越阶层,那选择一座城,就很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城市就像一艘船,有的是大船,有的是小船。

风平浪静的时候,无论你在大船还是小船,都很平稳,看不出差别。

但,起了风浪,首先要翻的就是小船,抗风险能力太差。

城市是两极的,我们所处的世界也是两极的,也是个折叠的空间。

一极是美国模式,一极是印度模式。

两个世界,互相理解不了。

富人看到的是美国模式,穷人看到的是印度模式。我们处在哪一层,另外一层对我们而言,都是折叠的。

但,我们都身处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中国。

特别是我去了大西北,感触更深。

我以前很浮躁,原因就是,缺少沉淀。

这个沉淀,需要你对世界有足够立体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所谓,见天、见地、见自己。

所以,我给自己规划了一件一件的小事,让自己慢下来,一件一件的完成。

我们总是想找人生的意义,其实哪有那么多意义。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一件件的解决,一件件的完成。所谓大事,也都是由完成一件件小事堆叠而成。

我以前是个地理盲,中国地图,都看不明白,但后来认识到,世界观的形成源于地理观,这也是我为什么计划每年要去不同的地方跑一跑。

希望每年都有所成长。

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

但我始终认为读十本书,不如行百里路,因为人只有走出去,才能跳出原有的框架,遇见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事,对世界的认识才更立体。

读死书,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我要写深圳,就需要大量的输入,才能输出。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实地去探索观察,观察这个城市的人、建筑、细节,这些都是我创作的素材来源。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骑行本身都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的主旋律。

毕竟,我比不了骑行大神。

这也是我选择折叠车的原因,轻便、小巧、适合慢悠悠的休闲骑。

每天骑多少公里?

没有定数,至少20公里,一共74站。我希望骑完全程达到公里。

打算骑多久?

大概天吧。

毕竟全程一个人,需要边骑边写,每个街道需要2到3天的时间打卡、写作、拍摄,我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挑战很大。

我相信,经过6个月的骑行,对深圳的认识会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这是一种相当奇妙的体验。

重要的不是骑行本身,而是骑行的所见所思,以及这个过程和一件事从计划到完成的成就感。

准备写多少章?

目前计划是74章,外加前言和总结,一共76篇文章,会在各大平台连载。

视频打算剪辑75期,在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更新。

1
查看完整版本: 旭光骑行深圳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