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锦绣中华土家风味店传统美食受宠
昨日,在锦绣中华一家小摊档,师傅现场打花生糕。
深圳市民或许不知道,锦绣中华主题乐园里,游客不仅能感受到56个民族庆祝新年的不同习俗,而且还有机会尝到原汁原味的当地风味。昨日下午,湘西汉子向光涛挽起袖子,和同事一起打起了糍粑。随着一阵阵对歌声,煮熟的糯米在木槌敲打下神奇地粘成了一团。2002年即被招进景区的向光涛,在深圳多年依然未忘土家族人的过年习俗,每年春节到来时,向光涛就会打一笼糍粑。
“海陆空三*司令”开土家风味店
就在向光涛打糍粑的同时,他的同事们则坐在屋檐下,用小小的石磨磨起了花椒和干糯米。吃粉蒸肉,也是湘西土家族人过年必备的一道年菜。
“我和同事们以前是在湘西当地抬花轿的,后来景区为了引入湘西民俗,就将我们整队人带到了深圳。”土家族汉子向光涛说话时,双眼炯炯有神,一脸朴实的笑容。老向在景区抬过花轿,也干过“海陆空三*司令”(负责管理鸽子、鱼和陆地表演动物),后来干脆在景区开起了一间土家风味餐厅,让前来游玩的游客能一尝土家风味食物。
土家餐厅的大门口,摆有一排独特的秋千,这些秋千都是依照土家传统,用箩筐制成,而在餐厅木质的屋檐下,还挂着一条条红辣椒和腊肉,不用看招牌,这些细节都可看出这间店的湖南风格。
这间风味小店还有众多的独门绝技:一字排开的豆腐乳、米酒和腊肉都是湘西老家做好再运到深圳的,坛子装的剁辣椒都是依土家古法制作而成。而店内的辣椒菜,都是土家族员工用土家配方炒制而成,风味十分独特。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尽管春节前一两天是游客入园淡季,但老向的小餐厅,已经忙得热火朝天,店内外的小餐桌全数坐满。辣辣的湘西土菜,不仅游客喜欢,就连锦绣中华的内部员工,也特别喜爱这个土家餐厅,这个被员工评为“最佳食堂”的小餐厅,平时来店里吃饭的员工多,就连市领导来园区视察,景区领导也会打个电话来,让老向做上几道土家菜。
“前两天景区的员工来吃年饭,几个人喝掉了12斤米酒。”老向呵呵笑道,那些兴致颇高的员工似乎不了解湘西自制土家米酒的威力,几碗酒下肚,几个员工就全部喝得东倒西歪。老向说,自己的小店很受欢迎,也有朋友邀请他离开景区,去市里开间风味店,但在锦绣中华工作了10年的老向,已对景区产生了浓浓的感情,他说金钱对于自己,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自己一家人在锦绣中华工作得非常开心,自己的小店又能得到游客的认可,他觉得这已经足够了。自制花生糕甜到心里去
浓缩56个民族不同特色的锦绣中华,好吃的东西显然不止土家菜一家。在景区小道上,一家小摊档,散发出浓浓的花生香味。这间来自河南开封的小摊档,与湘西土家菜一样,也坚持用自家产的原料,纯手工制作花生糕。
这间门面并不大、又没有生火的小摊档,乍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花生糕制作师傅小张说,景区不让生明火,所以大部分制作程序都是在后台制作的,但他保证说,这个有600年历史的传统小吃,都是他用手工制作而成。
小张说,要做花生糕,得先把花生米撒在墩子上,用大槌舂碎,与此同时,身边还得生明火,将白糖熬成糊状,当糖稀颜色开始发棕时,再加入花生碎。
在充分搅匀糖稀和花生后,再趁热将其取出,用工具将已呈糊状的花生糕拉成薄片状。每天景区开门后,小张就要将连夜制作好的花生糕带去小摊上,遇到嘴角起馋虫的游客,小张就用刀切上几块花生糕,让他们品尝下来自开封的传统美食。
小张说,在开封当地,花生糕是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小吃,小朋友过年时有得吃,大人串门拜年时,也要提上一串花生糕。
为了让游客们捎上开封新年习俗,小张也特意制作了一批传统的红色包装纸,如果游客有兴趣,可以花上十元钱拎一串花生糕回家,带给小朋友品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