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会想,会说,会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 [复制链接]

1#
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31/4632315.html

传统的农村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永远处于被动的一方,学生不能很好得消化地理课堂知识,最终学习兴趣得到下降。尤其对于初中时期而言,地理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思维逻辑、地形地貌、地图运用等方面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根基作用。但是由于中学生在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欠缺,加上地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就急需互动教学来将之平衡,即利用互动教学的轻松度、灵活度来强化教学。

1创新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构建出轻松的课堂氛围

说起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单调、死板、无聊,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抗拒,因此急需对农村地理教学现状进行改变。当学生面对那些繁杂的地理地形和经度纬度,地理教师总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加快教学目的的完成。

此时,可以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即在教师讲解新的一章之余,学生是要通过自主预习,将那些难点知识总结出来,并在课堂上汇报给老师,充分与老师达到积极的互动学习。当然,地理老师要在第一时间感知学生对于某些地理知识的理解,包括缺乏,便可及时通过轻松的课堂互动讲解地理知识难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便能主动投身到地理知识的学习,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本堂课的主讲内容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类,在开始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展开世界地图,让学生通过此前对于地图知识的学习和分析,来指出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主要的分布地区,并说出这样分布的理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并通过之前的预习与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2重视地理教育与学习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互相作用的双方,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那么与此相对的,“教育”与“学习”也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互相成就、互相作用的一个整体。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那么互动教学便是一个中介,即学生在老师的互动引领下的认知过程,受教过程,并最后获得领悟。

在师生互动的这个过程里,学生要大胆“会想,会说,会用”,教师也可以将自己身边的众多资源、地图模型等以一种更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尽快理解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来说,这种互动教学的应用就更为必要。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板块的构造”时,由于此前学生并不了解板块的具体构成和分类,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在课堂内容展开之前,及时引入一些板块构造模型或者地图解剖进行展示和分析,使得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观看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在海洋上的具体位置、大致形状以及面积,在提前有过视觉冲击的前提下,便可使得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并直接促发学生对于此内容的求知欲,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件与模型的结合展开地理知识的互动教学,促使学生获得更多地理知识的领悟和体会。

3发展小组合作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且能力大小因人而异。但毕竟个人能力有限,有时难以将这些能力进行最大化发挥,这时候小组合作便是充分发挥各学生能力的时刻,因为小组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合作过程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

比如,在一个小组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向思维逻辑强的同学学习,反之。与此同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尽量做到团队合作中人人都能出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本节地理课堂的教学主要内容是:讲解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即指导学生分别对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有一个直观地了解,这时,教师可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任务,比如:这五种地形类型即特点描述,当小组通过积极讨论与头脑风暴之后,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代表发言,老师与小组成员作补充,面对复杂的地形特点补充时,老师做出及时的解释与说明,教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便构建出轻松的课堂氛围,在知识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师生的互动性,通过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渗透和展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地理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积极互动、模型再现、学习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劣势,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学生的答疑解惑有了解决的途径,不仅牢固的掌握了知识,更使得现有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质的提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