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807.html可能在普通百姓(包括我)眼里,能上清华的同学一定都是天才。要么父母特别牛,不是中产阶级也应该是高级知识分子。
前几天偶然看到央视网一段对话采访,颠覆了我对天才的认知。采访对象是网络上很火很火,火得一塌糊涂的清华学霸——陈鲲羽。
陈鲲羽,人送外号“鲲神”。参加央视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之前,他没想过自己一夜之间这么火。别人叫他“鲲神”“学霸”时,陈鲲羽还挂着一脸不好意思。
(小哥哥眉清目秀、细皮嫩肉,斯斯文文,高智商又高颜值,这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吗?)
陈鲲羽在节目上一登场,就惊艳了几乎所有观众和评委。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到生活常识大到实验推理,这位小哥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从等离子体和可控核聚变,到前景星系、引力透镜,再到RSA加密法、哥德巴赫猜想……
科普知识脱口而出,原理解释滔滔不绝,凭一己之力单挑23人科学团不惊不慌、自信无畏。
就连央视网和共青团中央也为他纷纷点赞“大神秀操作”,“这少年不简单!”
舞台上的对手这样评价:“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鲲神称号”、“他是真正的学霸”!
众多学弟学妹把他比做“锦鲤”和“考试吉祥物”,“转发鲲神,保你学业无忧”。(话说真的管用吗?)
还有胆大的网友追问:“鲲神有没有女朋友?”(这是倒追,还是丈母娘挑女婿?)
对话陈鲲羽:我不是天才
陈鲲羽这么牛,一定是天才!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也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通过央视网对陈鲲羽的釆访,让我重新认识到“学霸的炼成”并不是完全靠天赋,也不是靠你父母有多么牛B闪闪。
陈鲲羽来自东北,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程师。
“小时候父母让我读很多诗词歌赋和文学作品,但是我对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他们教会我从小喜欢看书,从三四岁开始一直看科普读物到现在。多读书,这个很重要的”。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从小喜欢看书。
比如他说:“我们有个老师,有次讲课他将一个问题一带而过因为他觉得很简单,但是我回去想了2个小时才想明白。所以你看,我真的不是天才”。
这让我想起格拉德威尔曾经讲过的“小时定律”概念。
大意是说: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他们智力异于常人,而是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努力。每周5天,每天8个小时,至少需要5年,经过小时的锤炼,这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
喜欢看科普读物+努力坚持,这也许才是陈鲲羽“封神”的真正原因。
喜欢看科普书?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就很喜欢看科普书。但是我想说,孩子看科普读物要从小时候抓起。(人家陈鲲羽从3岁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就越强,接受科普知识的能力也更好。
另外,孩子愿意努力是一方面,家长给孩子选科普读物却比较难。有很多家长跟我说,市面上的科普读物太多,不知道该怎么选。
那么现在机会来了!
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出版中心联合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公司联合打造了一套很好的科普读本——《第一次遇见科学》。
这套《第一次遇见科学》有什么亮点呢?
1.知识点特别多。这套书共有12册包含96个主题,从浩瀚太空到海洋深底、从植物构造到雨林生物、从一颗种子到发明材料,从人类密码到放大小世界,知识点特别多。
2.图片非常真实清晰。这套书是少儿出版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公司的版权合作,选用的图片非常清晰漂亮,孩子只要看上第一眼就会爱不释手!买了不会吃亏!
3.还有一个好消息,这套书在本次读书节上还有很大优惠。再点击下方横幅参团就可以了。
好书不便宜,但是绝对物超所值!
如果喜欢就带走,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