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反复头痛2年多,住院7次查不到病因,她究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ivk_sa=1024320u

站起来就耳鸣、眩晕、眼花、头痛欲裂,躺下去却没有症状,做各种检查,却难以发现病因,这是什么病?1月19日,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麻醉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联手,共抓这个“狡猾”的疾病。

40岁的朱女士两年前因为颈椎和肩膀疼痛不适,当成颈椎病和肩周炎在家门口的诊所做了很多理疗,始终不能缓解,病情逐渐发展到枕部和背部也有疼痛、僵硬、发酸发沉的感觉。因为这个病,朱女士在县里、市里、医院反复就诊,住院了7次,门诊也看了很多次,检查做了一大堆,光片子都有好几斤了,可是始终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有的医生说是颈椎病、有的医生说是颈肩综合征、有的医生说是肌筋膜炎、肌肉劳损,有的医生说是焦虑症、抑郁症。没办法明确诊断,朱女士去了上海,按筋膜炎做了射频手术,可是症状仍然缓解不明显。

今年朱女士的病情再次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朱女士到医院疼痛科就诊。该院疼痛科主任樊肖冲详细问诊后,考虑朱女士罹患低颅压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经过检查,确定朱女士是多发椎管内脑脊液漏引起的低颅压综合征。可患者脑脊液漏究竟是在哪一段?需要放射科、磁共振科等多个学科的判断。

当日,该院低颅压综合征多学科诊疗团队成立,来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疼痛科、放射科、磁共振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联手,为朱女士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

据郑大一附院疼痛科主治医师孔存龙介绍,人体的大脑和脊髓是在硬膜这个“容器”里装着的,而这个容器里充满了水(脑脊液),水在这里起到了缓冲和营养的作用。一些人先天性的这个“容器”发育不好,比较薄弱。后天在某个特殊时期,也可能是咳嗽、便秘、摔倒、瑜伽这些特殊原因诱发了这个“容器”的破裂,脑子里面的水流出来了,就会造成头颅的压力降低,引起头痛,有些人也会有颈背部疼痛、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眼花等症状,这就是低颅压综合征,也可以称为椎管内脑脊液漏或脑脊液漏。

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通常就诊于神经内科或者疼痛科,也有些病人因为低颅压综合征造成硬膜下血肿就诊于神经外科,甚至有些病人因为症状太重引起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直接送到重症医学科或神经内科ICU。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年发病率只有2/10万—5/10万,该病的诊出率比较低,明确诊断并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很少。及时的注意到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并行特异性的脊髓磁共振水成像或者脊髓CT造影检查,是明确诊断的要点。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后只需要做一个微创手术,即“血补丁封堵术”,就可以治愈。在硬膜外腔注入一点自体血就可以对漏点进行有效的封堵,就像在容器的破口打了一点胶做个一个补丁一样。少部分患者也可能因为漏口太大,需要神经外科行外科修补手术。

以往部分患者需要到浙江甚至日本接受治疗,近期郑大一附院成立低颅压综合征多学科协作团队,为该病的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接受正规治疗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案。以后省内甚至周边省份的患者就可以在家门口进行治疗,省去了长途奔波看病的不便。

截至目前,郑大一附院已成立了50余个多学科协作团队,年诊治患者余名,最大限度减少了疑难重症患者的误诊误治,缩短了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提升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