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不仅属于诗人也属于或愤怒或抑郁焦虑的你“诗”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表情达意的语言,“诗”的语言必定是极具内蕴又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歌艺术与心理学的共性结合,将这种语言艺术运用到心理治疗过程中,为诗歌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既是诗人,又是护士,还是精神分析治疗师的湘莲子,将在讲座中分享关于诗歌治疗的种种。
诗歌治疗,一种并不浪漫的心理疗愈
1月28日(周四)上午10:00
肖功莲,笔名湘莲子,诗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治疗师,中国作协会员。从事心理治疗工作16年,具著有《想好梦话再说话》《未了集》《火祭》《只有梦不骗你》等。
遇见各种病人的思考,护士工作的辛苦和无奈,对于生命的不同认知,人生感悟、人生哲理,都被她写入了诗。她写的《我是护士》引发共鸣无数,每每到了护士节,医院都会选择集体朗读这首诗。
她还说,医护人员总是与生命打交道,感受生命无常,因而对生活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有什么会比活着重要,又有什么会比生死更大。所以,医护人员对物质并没有那么强的追求,对名利、地位之类处之泰然,更加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有时,她会尝试用诗歌来帮助病人恢复记忆。“中国人对于诗歌的记忆其实是深入骨子里的。代代相传,口口相传。”她介绍,“比如脑损伤的病人有记忆障碍,我们可以用一些五言诗来帮助病人找回童年的记忆,‘春眠不觉晓’‘离离原上草’‘鹅鹅鹅’这些在病人耳边响起时,病人是有反应的。”在她看来,不管是不是诗人,每个人心里对于诗歌总有一份抹不去的情怀。
诗作:
我是护士(节选)
我看到了许多黑暗中的灯火
和许多灯火以外的东西
比如:黑夜对白天的记忆
白天对黑夜的承诺
那记忆是光
那承诺也是光
我是那储存记忆的人
我是传达那承诺的人
我是昼与夜的纽扣
我能在那墨汁般密不留隙的黑夜里
看到花的颜色
看到蓝天和白云
看到太阳、月亮和星星
我把月色带进病房
我把星星带到每一张病床
我把鲜花送到每一位患者手中
点亮黑夜
点亮新生儿出生的产道
点亮离去者无可奈何的桥
当我拿起注射器
它便成为光的一部分
当我用注射针刺入患者的血管
它便成为太阳的一部分
成为月亮的一部分
成为一颗星
一束光
一缕春风
一盏明亮的灯
成为爱
成为我心的一部分
成为我的旅途
我永远的出发点
我的患者
可以想象您身体的这场大雪
可以想象雪中送碳的人中有我
有一位护士
有一群护士
忙忙碌碌
为您生火取暖
祈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
给您送来太阳的温度和光照
我的患者
我把我的身体弯曲
让您看到希望
让您听到我心祈祷
让您相信
无数直木就这样弯曲
成车轮
碾过病魔
驶向康复与健康的彼岸
明日上午10点,扫码听湘莲子讲诗歌治疗
??
嘉宾推荐书目:
1、《未发现的自我》
作者:(瑞士)荣格著,邓小松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索书号:B84/
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