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健康为中心不治病而自愈 [复制链接]

1#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本文从推广五运六气的意义,剖析如何响应“大健康”理念,为什么学习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可以达到不治病而病自愈的效果。试作解答如下。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现在医学界的人都跳不开“以疾病为中心”。以前讲“治未病”都是讲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病好防反复,强调的是预防。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了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第一个就是预防为主,所以预防为主并不是一个新的思想,如果仅仅讲预防疾病就是治未病的话,那西医认为中医应该向我们西医学习,我们疾控中心,都是搞未病先防的,打疫苗就是未病先防。所以,许多中医没读懂“治未病”是什么概念,认为预防疾病就是治未病。后来讲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大家又认为健康就是要做到三早:早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讲来讲去,还是围绕“病”在转。五运六气更重要的意义是见病可以不治病。《汉书·艺文志》有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这可以使人的健康达到最佳状态,“天人合一”了,许多病不用去管他,自己会好的。中医就是强调“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产生病的最根本的内因,是身体的内部乱了,是天人关系失调了,而不要只是去寻找外来的因素,外来的细菌、病*什么的直接致病原。《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怎样使正气达到最佳状态?天人合一。天人关系协调了,就可以不得病。但是,现在的医生遇到具体问题,大都还是围绕“病”在转,因为没有认识到身体有多大的自愈能力。

大健康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许多人把“天人合一”理解成仅仅是人与环境相关,这个理解虽然不错,但是太浅,没有任何特色。中医学的“天人合一”不是简单的环境跟人的相关性问题,而是找到了自然之间动态变化的律,就是五运六气律,有了五运六气律,才有六十甲子,才有*帝的*历,跟着*历定下来的动态周期走。五运六气更高的层次是找到了不同的年之间的差别,只讲春夏秋冬没有人反对,但是仅仅知道每年春夏秋冬的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同样的四季,不同年的凉热不同。为什么有时是凉夏,有时非常热。年夏天为什么前期非常凉,到后期高温?为什么冬季有时寒冬,有时暖冬?古人找到了这其中动态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来的是五运六气律,掌握了五运六气就能知道可能的变化。比如,在年春节安徽电视台《健康大问诊》节目中,我就讲到年4月的倒春寒问题,特别叫大家警惕。根据五运六气规律可知,年二之气春分到小满,从3月下旬到5月中旬,这个时间段特别容易出现倒春寒。

所以把握了动态周期,再去讲“天人合一”,层次就不一样了。比如年的甲流,为什么美国最早发现,而且患者最多?跟美国人喝凉水,吃冰块有关。他们讲我们每年都吃冰块,为什么在那一年出现问题?因为那一年是己丑年,寒湿重,易伤阳气。所以研究运气,不知道自然界的规律,“不知年之所加”是不行的,要“必先岁气”。所以,在己丑年这样的寒湿年,就要注意减少饮冷了。当年世界卫生组织,不懂五运六气,叫大家预防甲流要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