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十六课水分在植料中存在的四种方式 [复制链接]

1#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万物生长的资源条件,它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不同变化而变成为不同介质或者形体。

?当我们把一些植料有组织的,填充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时,那么这个装满植料的盆具就可以视为一个整体,那么显然在这个整体之中,唯一可视的或者说在短期之内可以发生明显变化的只有一种介质,那就是水分。

(图89:Ferocactus.gracilissubsp强刺球属神仙玉)感谢好友:蛇宝,供图。

?

??我们在给植株浇水后,当盆具中干燥的植料颗粒与水接触时,在电场范围内的极化水分子就会首先被吸附于干燥的植料颗粒表面,由于水分子具有偶极构造,从而会中和干燥植料颗粒表面的电荷,此时植料颗粒表面的过剩能量就会因释放出润湿热而逐渐减少,从而便会在植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吸附水。

?当植料颗粒表面达到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量的吸附水后,随着其被水分的进一步润湿,在吸附水周围就会形成薄膜水,这是由于植料颗粒表面吸着薄膜水后,其还有未被平衡掉的“范德华”分子力作用(这主要是植料颗粒表面的引力,其次是分子水内层的分子引力),但由于这种引力较小,所以此时水分子定向排列较差,此时植料颗粒较为松散。

?随着植料颗粒继续被水分润湿,而超出其最大分子所能结合的水时,此时植料颗粒间就会出现毛细水。毛细水是植料颗粒电分子引力作用范围以外的水,毛细水的形成主要是依靠植料颗粒表面的张力作用,其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植料颗粒的亲水性和颗粒粒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张力与植料颗粒的亲水性成正比、与植料颗粒的粒度成反比)。

(图90:CopiapoahypogaeaLizardskin龙爪球属蜥蜴皮)感谢好友:蛇宝,供图。

??

?当植料颗粒完全被水分所饱和,即超过颗粒所能承载的最大毛细水含量之后,由于超过的毛细水不能被植料颗粒间的张力所保持,所以就会受到其自身重量的支配,从而沿着植料颗粒间的大孔隙向下移动,最终从底孔排出,这部分水则被称为重力水。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可以严格执行干湿交替的给水周期,那么在我们给植株浇水的一个周期内,其盆土中水分的存在方式则必然是一个:由吸附水逐渐润湿成为重力水,然后再慢慢蒸腾至吸附水的循环过程,也正是由于这个过程的循环周期受季节、环境、温度、盆具、植料等众多因素影响,所以这也就从本质上决定了我们浇水周期的各不相同。

(图91elecyphoraaselliformis斧突属精巧丸)感谢好友:??PkToMorning??????,供图。

?吸附水:这是最有利于植株根系吸收和发育的水分,很多朋友都喜欢追求和维系微潮湿的盆土状态,其实土壤微潮湿就是吸附水的存在状态,这种水分存在的状态对植株来说是最安全的,这是因为其既可以提供植株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又不会堵塞植料颗粒间隙,同时还不会因为植料水分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其它未知风险。但一方面由于吸附水自身水分含量较少、保持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是对植料的理化性能要求过高,所以如果单纯的去维系纯吸附水的盆土状态则会较为困难。

?薄膜水:薄膜水顾名思义,就是水分像一层薄膜一样将植料包裹,在保持纯吸附水的盆土状态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薄膜水将是我们可以达到的最佳选择!这种水分的存在方式虽然不及吸附水那样完美,但其还不至于堵塞植料颗粒间隙,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阳光、温度、通风等作用下,薄膜水会慢慢的向吸附水进行转变,最后直至其消耗殆尽!

(图92:Gymnocalyciummazanense?裸萼属摩天龙)

?

?毛细水:在水分存在的四种方式中,毛细水是一种较为危险的水分存在方式,这种水分的存在方式不仅会把植料间隙堵塞,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未知的风险,同时这种水分的存在方式是植株根系腐烂的罪魁祸首,所以这是我们应该极力去避免的,虽然毛细水也会向薄膜水、吸附水进行转变并最终消耗殆尽,但由于其转换时间的较为缓慢,所以结果存在众多未知。

?重力水:其实我们在给植株浇水时,从盆具底孔流出的水分都可以称为重力水。重力水对植株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其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可以给盆土带入新鲜空气,有利于其盆土和根系的气体交换;二是对可以对盆土和植株根系进行冲刷,从而可以将盆土中的一些杂质、废弃物、甚至害虫以及虫卵冲出。

?以上便是水分在盆土中存在的四种方式,其中最不利于植株根系发育的便是毛细水,所以我们在对植料的选择方面,就应尽可能的去规避利于毛细水形成的因素,那么对于植株根系的发育则必定是大有好处。

(图93:使用大颗粒植料作为垫底材料的盆具底孔状态)

?

?其实,对于毛细水不利于植株健康生长的观点,我们的前辈们在最初的园艺过程中就有这样的认识,也正是出于降低盆土中毛细水的存在比例和利于重力水排出的等方面的考虑,所以他们给盆具设计了底孔。那么显然是否拥有一个或者多个设计合理的底孔,也是衡量一个盆具好坏的标准,而保持盆具底孔的畅通,则是我们对盆具中植料的布局、选择,或者日常维护的标准。

?鉴上所述,如果从利于盆土中水分存在的方式来考虑,那么显然使用大颗粒和不易被粉化的植料作为垫底的材料还是较为理想的(10mm左右或者更大粒度的煤渣、碎石等不易粉化的介质均可,如图93),这样一来不仅利于盆土透气利水,这里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那就是便于观察底土,底土其实是检验盆土水份的风向标,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给植株浇水,那么至少也要等到其底土完全干燥之后。说到这里不妨再多说两句:一盆好土最基本的两个要求,一个是表土松散,另一个是底土速干。

(图94:使用塑料网作为垫底材料的盆具底孔状态)

?尽量不要把塑料网(或类似品)垫在花盆底部,虽然它可以有效的防止盆具中植料的流失,也符合透气要求,但由于其网孔尺寸过小,当使用到一定年限后就有可能会被水垢、杂质等所堵塞(如图94),这种情况在北方地区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水质较硬的结果。当网孔被堵塞或局部堵塞后,虽然也可以排出一定的重力水,但其整体的排水效率显然是降低的,这样一来很自然的就意味着盆土中毛细水分量的增加和盆土整体透气性的下降,以及盆土整体干燥时间的延长。

?

?(图95:Ariocarpusfissura-tus岩牡丹属龟甲牡丹)感谢好友:随缘仙乡,供图。

?对于使用塑料网垫底这里还有另一个弊端,那就是如果植株的根系发育较好,而却又很长时间没有给植株进行翻盆,那么植株的根系就很有可能会穿过塑料网的网孔,从而被网孔卡住,对于被网孔卡住的根系清理起来则会比较麻烦,可以选择小心翼翼的将塑料网剪开,当然也可以选择从网孔之上一刀砍断。

?图95的根图,原本是好友随缘仙乡的晒根照,结果却被我用在了这里,因为被引用的位置难逃反面教材的嫌疑,所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与好友随缘仙乡多次交流,对于好友的豁达和给我建议在此衷心的道声感谢??。

?

梦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