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在一段内,总会喜欢喜欢观察、喜欢思索、喜欢问“为什么”,那么就说明孩子孩子到了“科学思维敏感期”。
科学思维对孩子来说有有多重要?
“如果要写一封信给学生,你最想告诉他们什么?”
这是哈佛大学的校报发起的系列话题,并向多名哈佛教师征集答案,MonaSueWeissmark教授谈到了“科学思维”。
而且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简称PISA)中有一项测试就提到了科学素养。PISA认为,当今时代,生活中时刻轰炸着各种观点,每个人都必须“像一个科学家一样思考”。
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虽然喜欢观察,但是更多的则是沉浸在网络中,家长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数学启蒙……但是唯独没有科学启蒙。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这是在“玩”,而孩子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知识,而这也是导致孩子很少愿意去观察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
其实从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就已经将小学科学课列为与英语、数学同样重要的“基础课程”。
那么在给孩子做科学启蒙,不需要等孩子上了小学,在孩子可以捧着一本书看的时候家长接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科学书籍了,不在乎孩子理不理解,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这也正是科学思维的重要一部分。
其实一说起“科学”两个字,很多家长都会以为这是一件很困难,很耗费脑筋的事情,自己做不来,但是其实给孩子做科学启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甚至在家就可以,那么推荐给各位父母3个方法。
1、利用好身边的环境
孩子好奇心最强烈的年龄就是学龄前,那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获取知识的方式不是在书本里面,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家长不要本末倒置。
给孩子做好科学启蒙,一,可以在自然界中,森林、公园、植物园都是可以。像是全球教育第一的国家芬兰就很重视森林教育,并且认为,除了数学,什么都可以在森林中学到。
利用好大自然,可以让孩子探寻色彩,可以让孩子观察动物都是如何进食的,知道花朵是什么味道,知道什么样的云朵预示着好天气,哪种云层说明要下雨。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孩子的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并且孩子也能用更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世界。
或者是利用好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例如将两个气球都吹到一样大,然后把其中一个气球放在冰箱里面,另一个放在箱子里面然后放在阳光下,20分钟后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从而明白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知道热气球上升也是同样的原因。
这些小实验其实都很容易做到,家长只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而已,与其让孩子玩儿些没有意义的游戏,不如带着孩子玩儿一些有科学一意义的小游戏。
2、注意探究的过程
想要给孩子做好科学启蒙,那么带领孩子观察、探索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点。
让孩子主动思考,以及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这是相当重要的,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被动吸收知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家长可以先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例如:蛇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温度会不一样?为什么中国是白天,美国却是黑天呢?
这些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的问题,完全可以做到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然后随着孩子的进步,家长就可以再提出一些更有层次的问题,同样的天气,穿深色的衣服和浅色衣服,哪个会更温暖一些呢?为什么?通过有层次的询问,让孩子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
3、借助科普资源
可以带着孩子看一些优质的科普纪录片,例如《太阳系的奇迹》、《像乌鸦一样思考》、《小小人类星球》等。
或者是带着孩子看一些科普书籍,《第一次遇见科学》,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公司研发,让孩子知道海底深处、植物的构造、雨林中生命、季节的变化、多彩的天空、大爆发等自然界的96个主题。
《第一次遇见科学》,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公司研发的一系列适用于中国儿童的科学启蒙课程、书籍及配套产品。
《第一次遇见科学》书中插图
“第一次遇见科学”图书分为3辑,全套12本,书中96个单元的内容与课程中的96个主题一一对应。带着孩子去了解海底深处的世界,植物的的构造,雨林中的生命,多彩的天空……
LEVEL1,从小朋友身边的现象出发
引导孩子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植物的构造与生命;以及生物的多样性。
LEVEL2,逐步认识一些抽象性的事物季节的变化;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有机体的生命功能。
LEVEL3,认识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太阳星系之间的关系;地球物质的变更,不同国家的人的不同文化。
第一次遇见科学这套书籍有专门的教学APP,软件内装载了全套课程的课件、视频、教案及备课教学库,让孩子理解的的更透彻。只需一台iPad,将APP内容投屏即可,简单易操作。
¥10第一次遇见科学(套装共12册)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