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农夫与野禽就是敌对关系。
野禽为了填饱肚子,就把目光盯上了农夫的田地。
农夫为了保护粮食,想尽一切办法驱赶、捕杀野禽。
他们之间的“战争”维持了几百年,直到如今还在持续。
年,辽宁大连某村的稻田中,上百亩的稻穗仿佛预告着今年会是丰收年。
不过还没等农夫兴奋,稻田便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原来,在一天深夜,成千上万只野鸭呼啸而来,全都落在稻田中大吃大喝。
看到这副场景,农夫怒火中烧,想尽了一切办法驱赶野鸭,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农夫也陷入了绝望。
因为野鸭十分狡猾,农夫前脚刚赶走,后脚它们又蜂拥而至。
最让农夫绝望的是,当他找了专业的捕鸭人,对野鸭开始捕杀时,相关部门找上了门:
“你们的行为已经违法。”
专家的话让农夫惊讶:
“这群野鸭是什么来头?还动不得了?”
最后农夫为了生存,无奈做出了让步。
这群野鸭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专家警告动不得?
最后农夫又做出了什么让步呢?
种粮王
农夫名叫张利民,是大连大芦村人。
早年间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好,只能靠种地为生。
随着经济越来越好,村里也有了其他产业,但张利民却依旧坚持种地。
没想到这一种,还种出了名堂。
大芦村地理位置特殊,由于靠近海边,所以村里有一大片盐碱地。
眼看着上千亩的盐碱地被荒废,张利民觉得实在太浪费,便用极低的价格承包了下来。
之后,他查阅的大量的资料,用全部的积蓄将土壤进行了改良。
然后又到县里进行了专业的学习,最终将这片荒废的盐碱地改良成了适合种植的稻田。
张利民的做法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嘲笑:
“你也真是异想天开,头一回听说盐碱地能种庄稼的,劝你别白浪费钱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经过张利民这么一折腾,还真让他成了事。
经过张利民几年的辛勤耕耘,上千亩的盐碱地还真长出了庄稼,张利民也摇身一变,成了全市有名的种地大王。
然而张利民的传奇还在继续。
为了能够增加粮食的产出,张利民还将附近村子的盐碱地也承包了下来,产量直接翻番。
张利民也因此被评为“大连市种粮王”,天天到处演讲介绍自己的经验。
时间一晃到了11月,张利民的心情也随即高兴起来。
因为水稻的长势非常可观,这也意味着今年肯定会是个丰收年,这样自己也能翻盖一下祖房了。
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丰收梦中时,噩梦随即也找上了他。
“上百亩稻田的粮食,一夜之间被啃食精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人鸭大战
一天深夜,由于天气实在寒冷,很多村民都早早的入睡。
在村外的稻田里,忽然闪过几个黑影。
黑影纷纷蹲在稻田中,纷纷看着天空,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这个黑影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被吃完百亩稻田的张利民,当时正在看护着剩下的稻田。
其实众人也不明白,张利民究竟在防什么。
还没等发问,张利民率先发话:
“都准备好,它们来了。”
就在众人还在发懵时,从远处飞来一片黑压压的影子,它们全都落在了稻田中。
走近一看,原来这黑压压的影子,是成千上万只野鸭子。
它们飞到稻田中,朝着水稻就开始大吃二喝,短短数秒之间,稻田就被吃光了一大片。
此时张利民也跳了起来,回头焦急的喊:
“你们愣什么神啊?快赶鸭子啊,晚了稻田就保不住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拿着手中的道具驱赶野鸭。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发现这群野鸭怎么都驱赶不走。
因为他们这边刚赶走,另一边的野鸭又落下开始吃,当他们赶到另一边,先前赶走了野鸭又飞了回来。
结果可想而知,最后野鸭吃饱喝足了才离开,只留下一脸绝望的张利民。
看着只剩下秸秆的稻田,张利民仰头大喊:
“老天爷啊,我做了什么孽,你要这么惩罚我?”
最后经过统计,这一晚上张利民的损失就超过了10万,张利民也是无可奈何:
“这哪是鸭子?这比当年的强盗还厉害。”
野禽吃粮这件事,张利民也不是没见过。
他刚开始种地的时候,也有野鸭子来地里偷吃粮食,但数量也就十几只而已,他一个人就能轰走。
可像今天这样成千上万只的,他还是第一回见。
眼看着百亩稻田已经被吃光,张利民暗暗发誓:
“从今天开始,我与野鸭子势不两立。”
一场震惊人禽两界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拉锯战
虽然张利民下定了决心,但怎么对付鸭子成为了问题。
刚开始有人建议他下狠手段,找专业的人去大范围捕杀,彻底杜绝隐患。
但这个办法遭到拒绝:
“捕杀会不会太残忍?说到底也都是些畜牲而已,他们没有什么智商,我们怎么也能驱赶走。”
最终,张利民决定发动全村人,整日守在稻田里,人工徒手抓捕。
至于抓到后怎么处理,他也想好了办法:
“抓到之后就先养着,然后别的野鸭就会感受到生命威胁,可能就能杜绝鸭患了。”
可最终证明,张利民还是想简单了。
当所有人一拥而上抓捕鸭子时,才突然醒悟过来:
“鸭子个小,比人类要灵活很多,最重要的是鸭子他会飞啊。”
就这样,一群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但最后一只都没有抓住:
“这样下去不行啊,那玩意儿飞到天上我们怎么抓,这几天我们倒是累够呛,可也只收获了点鸭毛。”
张利民一言不发,沉思了许久后才缓缓说道:
“既然人工不行,那我们就用网抓。”
第二天,他去隔壁村借来了抓鸟的大网,然后布置到了野鸭经常出没的地方。
看着自己的成果,张利民笑出了声:
“小样,看你们这回还猖狂不。”
然而一连几天过去,稻田还在遭受损失,但野鸭却一只都没有抓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刚开始,野鸭还在经常出没的地方出现。
但自从有几只鸭子触碰到了网后,野鸭就换了个地方,反正这么一大片稻田呢。
而且鸭子起飞的方式是直上直下,网根本也没用。
看着自己另一片被糟蹋的稻田,张利民最终发怒了。
“看来不下点狠招是不行了。”
违法
为了能够一劳永逸,张利民起了杀心。
他到处打听,终于从外地找了一批专业的“捕鸭人”,有着丰富的捕鸭经验。
捕鸭人也没有废话,到田里就直接开始了工作。
他们也先是用网,只不过他们的网都是经过特制的,放到水里后就看不出来了。
之后,捕鸭人取出驯养过的鸭子,将他们绑在了网上。
最后,一伙人躲在了远处,但手里却拽着拉网用的绳子。
“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只见被绑住的鸭子在网上四处游动,还发出了求救的叫声。
果然,叫声引来了更多的鸭子,它们都落在了网上查看情况。
眼看时机成熟,捕鸭人使劲一拽绳子,网上的机关迅速合拢,几只鸭子就这么被捕获。
旁边的张利民都看呆了:
“我费尽心机都抓不着一只,人家三下五除二就抓了这么多,果然术业有专攻。”
随后,张利民大手一挥:
“你们随便抓,抓完之后我还有重谢。”
随着捕鸭人的到来,野鸭子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张利民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可还没高兴多久,一群人找到了他:
“我们接到举报,你们在大肆捕杀国家保护动物,你们已经涉嫌违法,赶紧停下来。”
专家的一番话,让张利民再次目瞪口呆:
“啥?这野鸭子算什么保护动物?你们不会蒙骗我吧?”
看到张利民一脸疑惑,专家开始解释。
野鸭的名字叫斑嘴鸭,主要分布在沿海滩盐场等水域。
由于前些年的大肆捕杀,斑嘴鸭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将斑嘴鸭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肆意捕杀就会触及法律。
随着对野生动物捕杀的禁止,导致斑嘴鸭的数量这些年又多了起来,虽然被降为了三级保护动物,但依然严禁捕杀。
最后,相关部门经过核实后,对张利民进行了经济补偿:
“我们会不定期来检查,如果再有捕杀行为严惩不贷,而你们遭受的损失也可以向国家申请补偿。”
虽然鸭子不能捕杀,可也不能就此放任下去,尽管国家有补偿,但到最后自己还会蒙受损失。
绞尽脑汁下,张利民想了不是办法的办法:
“抢粮。”
他找来了大型的收割机,并且花钱雇来大批工人,通过人工敲锣打鼓的方式赶鸭子,另一方面赶紧收割。
虽然自己还会有损失,但好歹抢回了不少粮食。
如今,张利民每年还在跟野鸭斗智斗勇,但他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急躁。
同时他也做出了让步:
“留出几百亩地种上野鸭喜欢的食物,以供他们休养生息,也能让自己的田地少蒙受损失。”
结语:
人与动物斗智斗勇的事情时有发生。
但与其对动物大肆捕杀,不如考虑下如何与他们共存。
同时国家也在改善政策,想办法让百姓的利益不遭受损失。
相信在将来,人们能真正做到与动物和平共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将您的看法留在评论区,我们共同探讨进步。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