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律诗的基本常识整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https://m.39.net/pf/a_4302821.html

律诗

一、律诗的概念。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属于近体诗。因对格律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从而得名“律诗”。

二、律诗的分类。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三、律诗的字数、句数特征。

1、字数特征。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还有极少的律诗,每句六字,称六言律诗。

2、句数特征。

①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一共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②每联之间的关系。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上下两句构成对句关系;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之间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③律诗的起、承、转、合。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把握诗歌的起承转合特点,就能够从诗句之间的关系上去理解诗意,古诗的起承转合皆关“情”。

一般意义上,律诗的首联即“起联”,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颔联”承笔衔接,承接开头,应点明题意;“颈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或写意、或写景、或写事、引证,转笔有三种: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反转;“尾联”合,是结句,点明题旨,或抒发情感,或议论明理。

如:《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起笔:概括写安史之乱后春城破败的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笔:点明情感,饱含国破之叹、思家之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转笔:运用进一层转,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合笔: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四、律诗的押韵规则。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韵的字称之为“韵脚”。首联的首句可押可不押,其他联的上句不押韵。

五、律诗的平仄规则。

1、基本句型。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以两个音节为单位平仄交错,就构成了律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①五言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型:(甲)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②七言律诗只是在五言句型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2、律诗各句的粘对规则: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①对句相对。是指同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相反。

如:上句: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②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的意思,但是由于律诗中的奇数句以仄声结尾,与平声结尾的偶数句相粘,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

例如,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所以下一联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但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这里不展开说明)。

六、律诗的对仗特征。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要求:

①句法要相同。

②不能用相同的字对。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③词性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使对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来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