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是千米(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3、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①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海面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③登高望远;④天涯海角走不到边;⑤不同地区看北极星在天空的高度不同;⑥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图片4、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与煮熟的鸡蛋相似),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风内地核(固态)与外地核(液态或熔融状态)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是拜师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90°纬线是个点)3、经度和纬度:4、东半球包括:0°~°E和0°~20°W;西半球包括:°E~°E和20°W~°W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经纬网规律:①向上变大是北纬,向下变大是南纬(上大北下大南);②向左变大是东经,向右变大是西经(左大东右大西)③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向南北两极递减6、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7、常见的地图:*区图、旅游图和平面示意图8、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1:或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厘米(米)注:若没有标注单位,则默认为厘米(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A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B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a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区图。2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事图、旅游图。②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③图例和注记图例:用图例符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注记:用来说明的文字以及山高、水深的数字等